发布日期:2022-10-13来自:重庆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浏览次数:1980
2022年10月13日是全球第九个世界血栓日,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的相关资料显示,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上静脉血栓栓塞症,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,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常见的院内死亡原因,具有发病率高、致残率高的特点。
通俗来讲,血管就好比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,而血栓就是河道中的泥沙淤块,影响着血液的流动。血栓在血管内游走,停在哪儿就会堵在那儿,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,身体相应部位的血流就会出现障碍。
什么情况下容易得血栓
就像河流里面出现泥沙的淤积,是由于河道侵蚀、河水浑浊以及水流缓慢等因素,血栓的形成有三个要素:血管内皮细胞损伤、血液凝固性增加、血流状态改变。
同样,血管里面若出现血栓,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,血液在经年累月的流动中,若受到损伤、血流状态改变,血液中的血浆、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就会发生从血液中分离出来,黏附,凝固,在血管内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,称为血栓形成。该固体质块被称为血栓。
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:创伤或手术、静脉穿刺、化学刺激、留置导管等。
◆血液凝固性增加:恶性肿瘤、孕期、激素治疗、血液浓缩、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等。
◆血流状态改变:久病卧床、房颤、静脉阻塞、肥胖或怀孕、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等。
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也处于风险之中。有研究显示,每静坐1个小时,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%。
按照血栓生成部位的不同,主要分为:
静脉血栓性疾病: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*为多见,常见于深静脉如腘静脉、股静脉、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等。
动脉血栓性疾病:多见于冠状动脉、脑动脉、肠系膜动脉及下肢动脉等。
微血栓: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尿毒症综合征。
血栓形成后可引起什么后果
◆心梗:可出现胸闷、胸痛、压榨感,下颌、肩颈、手臂或背痛,恶心、出汗、乏力、气短等症状。
◆脑梗:可出现面瘫、口角歪斜,肢体无力,言语不清等症状。
◆肺栓塞:可出现急性呼吸困难(休息时不明显,活动时加重)、胸膜炎性胸痛、咳嗽、精神状态改变(高龄患者可为首发症状)、心动过速、呼吸急促。大面积肺栓塞可能出现低血压、心动过速、轻度头痛/晕厥前状态,晕厥或心搏骤停。
◆下肢深静脉血栓: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根据形成的部位不同表现各异。通常为持续性疼痛、沿静脉分布的压痛、水肿、红斑,可见侧枝浅表静脉扩张并能被扪及,踝背屈伴膝伸展引出小腿不适,整条腿肿胀,两小腿周径差>3厘米,凹陷性水肿。无其他可能诊断的情况下,出现≥3个因素的组合提示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。
如何预防血栓形成
需要注意的是,年龄不是保险箱,健康的作息和饮食习惯结合规律的体检,才能对自己的身体有充分的自信。
日常生活中,爱吃油腻的食物、抽烟喝酒、缺少运动、不爱喝水,对身体健康不利,患上血栓的风险也会更大。因此,无论是年轻人,还是中老年朋友,一定要注意保养身体,在生活中,做到合理膳食、清淡饮食、适度减重、积极戒烟、经常运动、避免久坐久卧。
有高血压、高血酯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症,中风病史的老年人群,更要认识到体检的重要性,每年要做一次血常规、凝血检查、血浆D-二聚体测定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、CT或磁共振成像、血管造影,以早期发现血栓的“蛛丝马迹”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受益,重获健康。
温馨提示:
由于血栓疾病会危及生命,因此若发现有胸闷、胸痛、四肢麻木、晨起时发生晕厥,经常在睡觉时流口水,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。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,均需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,明确诊断。(编辑:李延坤)